成语有关贤的成语

有关贤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举善荐贤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礼记 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野没遗贤见“野无遗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孝子贤孙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元 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
进谗害贤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众建贤才建:建树;贤才:优秀的人才。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贤母良妻见“贤妻良母”。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踵武前贤踵:脚跟。武:足迹。跟随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前人。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妒贤嫉能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称贤荐能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别,称贤荐能,未尝倦。”
爱贤念旧念:思念。爱慕贤者,怀念故旧。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侍郎于此讲之熟矣。爱贤念旧之心,不自知其为谮也。”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群贤毕至毕:全。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贤毕集毕:全。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今日群贤毕集,正当‘所言公则公言之’。”
立贤无方立:植,竖。指推举贤人不拘一格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汤执中立贤无方。”
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避让贤路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贤妻良母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圣经贤传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野无遗贤民间没有被弃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尚书 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选贤任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优贤扬历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礼贤下士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折节下贤人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后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语出《论语 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礼贤接士礼:表示敬意;接:接纳。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去结交或接纳。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
思贤如渴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妒贤疾能见“妒贤嫉能”。《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
内助之贤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广开贤路贤:有才德的人。指从多方开辟招纳贤才的路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进贤拔能犹言进贤任能。《魏书·任城王澄传》:“进贤拔能,重官人之举;标赏忠靖,旌养人之器。”
贤人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主贤臣良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唐·白居易《敢谏鼓斌》:“声闻于外、以彰我主贤臣良。”
十室容贤谓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有贤人。《弘明集·正诬论》:“且十室容贤,而况万里之广!”
见贤思齐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荀子 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选贤举能选举贤人;荐举能人。《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推贤举善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贤才君子指有才有德的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
大贤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推贤进士推:举荐。推荐贤人,引进学者。唐·姚崇《答张九龄书》:“近蒙奖擢,倍励驽庸,每以推贤进士为务,欲使公卿大夫称职。”
推贤让能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赏贤罚暴犹赏善罚恶。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各种贤人、老少聚集在一起。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推贤乐善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识才尊贤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
进贤进能犹言进贤任能。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君圣臣贤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旧唐书·马燧传》:“道无不行,谋无不臧,君圣臣贤,运泰时康。”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十九回:“当今乃尧舜之世,君圣臣贤。”
进贤达能犹言进贤任能。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敬老尊贤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复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称贤使能称:举;使:用。举用贤能人士,使其发挥所长。《逸周书·大聚》:“泉深而鱼鳖归之,草木茂而鸟兽归之,称贤使能、官有材而士归之。”
进贤用能同“进贤任能”。《东观汉记·明帝纪》:“进贤用能,各得其所。”
掩贤妒善掩:压制。压制、妒嫉贤能之士。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一卷:“勿谓卫公掩贤妒善,牛相不罹大祸,亦幸而免。”
尊贤使能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褒贤遏恶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