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
bànlúnzhìtiānxi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处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例子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基础信息

拼音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注音ㄅㄢˋ ㄅㄨˋ ㄌㄨㄣˊ ㄩˇ ㄓˋ ㄊ一ㄢ ㄒ一ㄚˋ

繁体半部論語治天下

感情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近义词半部论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解释、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啦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及时应令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老奸巨猾 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流离转徙 辗转迁移,无处安身。
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一文不名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兢兢战战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暴取豪夺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一场空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命与仇谋 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度己失期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死不开口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休戚是同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兵微将寡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贤母良妻 见“贤妻良母”。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轻重缓急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一刹那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出师不利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