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uān

贞观


拼音zhēn guān
注音ㄓㄣ ㄍㄨㄢ

繁体貞觀

贞观

词语解释

贞观[ zhēn guàn ]

⒈  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⒉  指正大的道理。

⒊  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⒋  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⒌  正可观赏。

引证解释

⒈  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易·繫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韩康伯 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孔颖达 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陈梦雷 浅述:“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五:“臣闻託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晋 陆云 《岁暮赋》:“於是 顓頊 御时, 玄冥 统官,天庙既定,日月贞观。”

⒉  指正大的道理。

《文选·班固<幽通赋>》:“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言朝闻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鳧截鹤,於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

⒊  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扬煇,弃和取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

⒋  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章炳麟 《与龚未生书》:“然曩时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贤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济物。’况僕身当贞观,岂敢忘百姓之忧。”

⒌  正可观赏。

国语辞典

贞观[ zhēn guàn ]

⒈  唐朝太宗的年号(西元627~649)​。

⒉  宋朝西夏崇宗的年号(西元1102~1114)​。

分字解释


※ "贞观"的意思解释、贞观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是贞观诤谏不可能改变封建*制的本质,与今天的民主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3.列位大人,读史使人明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贞观朝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4.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5., 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李世民那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

6.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7.贞观八年,太宗修建永安宫;乾封二年,高宗增建太子宫,九成宫日渐败落。

8.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吴兢

9.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10.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