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岖


拼音qí qū
注音ㄑ一ˊ ㄑㄨ

繁体崎嶇
词性形容词


崎岖

词语解释

崎岖[ qí qū ]

⒈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rugged; rough;

引证解释

⒈  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汉 张衡 《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嶇。”
唐 元结 《宿无为观》诗:“九疑 山深几千里,峯谷崎嶇人不到。”
《水浒传》第六八回:“员外初到山寨,未经战阵,山岭崎嶇,乘马不便,不可为前部先锋。”
峻青 《乡音》:“这二把手小车,在这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走着,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叫声。”

⒉  困厄,历经险阻。

《史记·燕召公世家》:“燕 外迫蛮貉,内措 齐 晋,崎嶇彊国之间,最为弱小。”
唐 白居易 《赎鸡》诗:“与尔鏹三百,小惠何足论。莫学衔环雀,崎嶇谩报恩。”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唐 末 司空图,崎嶇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⒊  跋涉,奔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王褒 地胄清华,才学优敏。后虽入关亦被礼遇,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崎嶇 巴 汉 间,屡以弱攻强。”
《清平山堂话本·蓝桥记》:“蓝桥 便是神仙宅,何必崎嶇上玉京?”
清 陈维崧 《八声甘州·南耕斋中食鲥鱼作》词:“谢汝崎嶇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飢。”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仇一姓不仇一族论》:“明 之亡也,孤臣义士,崎嶇山海间,奔走国事,而迄无所补。”

⒋  犹辗转。

《南齐书·文学传论》:“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嶇牵引,直为偶説。”
《梁书·文学传·任孝恭》:“家贫无书,常崎嶇从人假借。”

⒌  形容情意缠绵或感情委婉曲折。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西乌夜飞五》:“感郎崎嶇情,不復自顾虑。臂绳双入结,遂成同心去。”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我情已鬱紆,何用表崎嶇?”
唐 孟郊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诗:“《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嶇。”

⒍  形容人意向诡秘。

唐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诗:“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嶇。”
杨伦 笺注:“崎嶇乃倜儻之反,谓人情叵测也。”

国语辞典

崎岖[ qí qū ]

⒈  山路艰险峻峭,高低不平。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凹凸

平坦 坦平

⒉  比喻处境艰难。

《史记·卷三四·燕召公世家》:「燕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彊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
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

分字解释


※ "崎岖"的意思解释、崎岖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个山路崎岖不平,旁边又是悬崖,让人望而生畏。

2.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大树是坚强的,它不畏狂风暴雨的打击,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灯塔是无畏的,它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独,永放光芒。

3.翌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对面的月兰山花红树绿,背后的观灯寺香火鼎盛,胡蝶要陈豫和她去爬山,还要爬海拔更高,道路更崎岖的月兰山。

4., 韩冰玉听到身后一声重响,猛然转身,赫然发现苏灿直挺挺跪在院内崎岖不平的青石之上,钢牙紧咬,神情坚定,显然不肯轻易罢休。

5.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或是在微曛的旷野里徘徊,或是在暗蓝的海波上腾跃,撒克逊浮华的繁文缛礼,不合我生来自由的意志,我眷念坡道崎岖的山地,我向往狂涛扑打的巨石。

6.生来奔走万山中,踏尽崎岖路自通。

7.走过崎岖的小路,才可以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可以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暴风雨之后,才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只有越过那座山,才能看到神奇的海。

8.他们往前走着,路变得越来越崎岖、陡峭,在这西方乡野里,既没有农场,也没有房屋,土地也没耕种过。

9.山程的崎岖、峭峻,寒了我们的心,因此我们终生耽搁在雾谷中,从不会了解山顶上的佳境。

10.到了夜晚,最美的要数麒麟山了。站在山脚下,向上望,整座山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的分外壮丽。走过372级台阶,还要继续爬崎岖的山路,才能达到山顶,站在山顶上向远眺望,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像灯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