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ǒng

总督


拼音zǒng dū
注音ㄗㄨㄥˇ ㄉㄨ

繁体總督
词性名词

总督

词语解释

总督[ zǒng dū ]

⒈  明初在用兵时派往地方巡视监察的官员;清朝始正式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一般管辖两省的军事和政治,也有管三省或只管一省的。

总督胡宗宪。——《明史》

governor;

⒉  英法等国派驻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

加拿大总督。

governor-general;

⒊  英国国王派驻自治领的代表。

viceroy;

引证解释

⒈  总管督率。

《汉书·叙传下》:“昭宣 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
《南史·王猛传》:“未之镇,而 隋 师济 江,猛 总督所部赴援。”
《明史·神宗纪一》:“南京 兵部右侍郎 邢玠 总督 川 贵 军务。”

⒉  南北朝 统兵将领之通称。

《南史·萧摩诃传》:“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
《北史·李平传》:“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总督之任。”

⒊  官名。 明 代初期在用兵时派部院官总督军务,事毕即罢。 成化 五年始专设 两广 总督,后各地逐渐增置,成为定制。 清 代始正式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例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另有主管河道及漕运事务者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

⒋  宗主国驻在殖民地的最高统治官员。在 英联邦 内 英 王任命的自治领最高级官员也叫总督。

国语辞典

总督[ zǒng dū ]

⒈  管理监督。

《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下》:「昭、宣承业,都护是立,总督城郭三十有六。」
《三国演义·第五回》:「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

⒉  职官名。始置于明代,总管辖区内的文武庶政,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管理一省或兼管数省。

⒊  代表君主治理属地的官吏。如英国的香港总督。也译作「代王」。

分字解释


※ "总督"的意思解释、总督是什么意思由字典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阳台上那些道貌岸然可尊可敬的先生们彼此一阵交头接耳,贝灵汉总督表达了这阵窃窃私语的主旨,他说话时语气庄重威严,不过仍含有对他招呼着的那年轻牧师的尊敬。

2.这套明晃晃的盔甲,可不只是摆设,总督确曾穿着它多次在庄严的阅兵式演武场上耀武扬威,而且,更重要的,也确曾穿着它在皮廓德之战中冲锋陷阵。

3.易征其的心七上八落,他也学着木芷菁一样望向卡桑拉外面,等到他终于失去了耐心,敬礼道:“属下拜见木总督。

4.官僚们倘若这样操控,有勇有谋有章有法,直让人想起大清帝国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忠心报国死而后己,高风亮节,直让后世鄙视。

5.升允仅带了三名戈什哈仓皇西逃至平凉,与陕甘总督长庚分别致电清廷,要求“勤王”攻打陕西义军,拟迎来清宣统帝,将西北作为复辟清朝的根据地。

6.为庆祝文物年计划圆满结束,当局于十二月十九日在前总督府举行闭幕典礼和晚宴。

7.顾盛命人颐指气使地要葡萄牙人把借给他的澳门总督府布置得富丽堂皇,特别命令他的随从人员打扮得十分阔绰,有意吸引外国人士的注意力,给中国官员施加精神压力。

8.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弯,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弯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9.海青天嫉恶如仇,如今得知去年水患的前因后果,定然会上奏朝廷……沈某一介读书人,却也知道为民请命,可是这事却也不能怪胡总督。

10.于式枚原是兵部主事,才华出众,李鸿章亲自条陈为北洋差遣,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他生性耿介,宽和待人,在总督府人缘极好,李经方不好驳他的面子。